景點分類: | 全部 森林公園 海島海岸 草原草甸 沙漠戈壁 冰川雪域 濕地湖河 名山奇峰 自然保護區 野生動物園 主題公園 名勝古跡 歷史遺產 民族風情 度假療養 園林老宅 陵園古墓 古鎮村落 博物館 考古遺跡 城市風光 名人故里 宮殿樓閣 道教福地 宗教旅游 地質奇觀 探索體驗 農業觀光 工業旅游 植物園 郵輪游艇 |
---|---|
所在地區: |
小興安嶺植物園坐落于伊春區北山,從市區乘車10分鐘可到達。該園1978年7月始建,1984年對游人開放,是東北地區最大的一座植物園,占地533萬平方米,是一座集科研、生產、植物科學普及和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綜合園林。這里風景秀麗,群山起伏,該園廣泛收集了小興安嶺及國內外有價植的植物,充分展示了小興安嶺豐富的植物資源,成為小興安嶺植物群落的一個縮影。
伊春市博物館(小興安嶺恐龍博物館),是黑龍江省重要的地市級博物館,也是全國重要的恐龍博物館之一。始建于1998年,改建于2006年,建筑面積4500平方米,現有職工20人,接待了李瑞環、賈慶林、劉延東、張思卿、許嘉璐、蔣正華、韓啟德、周鐵農、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到館視察。結合形勢教育和重大紀念活動,舉辦各類臨時展覽70余次,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十八站舊石器晚期遺址,距今約2萬多年。位于塔河縣十八站鄉境內,現已列為黑龍江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這里出土的各種舊石器類型和加工技術與華北地區出土的古代文化有密切的聯系。十站遺址是在我國最北部地區首次發現的舊石器朝代遺址,也是我省唯一的一處。此遺址在嫩―漠公路東西14公里范圍內,采掘出土了1070件以船形石為代表的打制石器,以5―10厘米的中小型石器為多,埋藏深度0.3米―3米之間。
勝山狩獵場位于大小興安嶺交接過渡地帶,是山水相連、花木豐美的地方,是野生動物的絕好生存空間,這里有野生動物5目14科32種,鳥類11目24科65種,主要有駝鹿、馬鹿、黑熊、野豬、猞猁、赤狐、狍子、雪兔及飛龍、黑琴雞、野雞等。東北農業大學野生動物系的學者經常來此調查野生動物的生存情況,發現動物的雪地遺跡是平平常常的事,如果幸運,在這山高林密的果松溝里,你就可以和野豬、狍子什么的撞個正著。
黑龍江三江自然保護區位于黑龍江省撫遠縣和同江市境內,地理坐標為東經134°36'12"~134°4'38" ,北緯47°44'40"~48°8'20",總面積198089公頃。保護區于1994年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是一個以沼澤濕地為主要保護對象地自然保護區。2000 年經國務院批準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2 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同年被批準加入國際鶴類保護網絡。
漠河古城島為黑龍江第二大島,該島位于漠河縣興安鄉東北約4公里的黑龍江中,距中國岸50米,距俄岸350米。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理藩院侍郎明愛奉詔修墨爾要(嫩江)至雅克薩之間的驛站,在雅克薩之戰期間,該島又成為清軍收復雅克薩的橋頭堡。在島上筑土城、建營盤,設置指揮部。島上的城堡與炮臺至今還留有痕跡,當年的銅炮“震北侯”佚落在島東南的南益山中。
位于新林區新林鎮鎮北,是建區以來保留下來的原始森林,面積約5萬平方米,以樟子松為言,偶夾生少量落葉松。原黑龍江省省長陳雷為其題寫“原林園”,園的四周用鐵欄封閉,并建有大門。園中樹林茂密,枝干黃里透粉、挺拔秀美,故稱“美人松”。樹干平均直徑0.4米,林齡約170年,郁閉度0.9,最大樹木高度29米,平均樹木高度18米,四季長青,尤其是冬季雪過天晴,綠樹、白雪、藍天相互映襯。
又名嘉蔭龍骨山,嘉蔭龍骨山位于喜蔭縣境的黑龍江省右岸,在縣城西南約10公里處。在東起永安屯東山,西至魚亮子之間,長約20公里的江岸向里延伸300米的范圍內多有恐龍化石分布。其中,由小滾子溝至安陽河口之間有4個層位,埋藏最為集中。其地理坐標為東經130°13′30″-15′27″,北緯48°51′15″-51′27″。時代屬白堊紀晚白堊世的中、晚期,其地層屬魚亮子組。
呼瑪河發源于伊勒呼里山北側,由南向北,經塔河到白銀納后折向東南,在呼瑪鎮東南注入黑龍江。 呼瑪縣自然保護區冷水魚棲息地于1982年經省政府批準建立。主要的保護對象是大馬哈、鰉魚等特產魚類。呼瑪縣沿岸風光獨好,丘陵和山區生長著茂密的原始林,沼澤地與河邊長滿了水蔥、香蒲等水生植物,呼瑪河水質純凈,無污染,水域內還有哲羅、細鱗大白魚等冷水魚類,魚類均為野生。
大豐河兩岸風光秀麗。有原始森林、狩獵場、養鹿場、寺廟、遼金年代古墓群、金山公園等自然和人文景觀。從豐茂林場下河漂流到金山屯林業局址,全長30公里,約4個小時。河流穿山過險,坡大,彎曲,河中布滿大小臥石,水深流急給人們欣賞大自然秀麗風光,領略漂流的驚險刺激,增添情趣的最佳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