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分類: | 全部 森林公園 海島海岸 草原草甸 沙漠戈壁 冰川雪域 濕地湖河 名山奇峰 自然保護區 野生動物園 主題公園 名勝古跡 歷史遺產 民族風情 度假療養 園林老宅 陵園古墓 古鎮村落 博物館 考古遺跡 城市風光 名人故里 宮殿樓閣 道教福地 宗教旅游 地質奇觀 探索體驗 農業觀光 工業旅游 植物園 郵輪游艇 |
---|---|
所在地區: |
晚寨侗寨位于貴州榕江縣寨高鎮的大坡上。距縣城53公里,全村共218戶,1081人,皆為侗族。晚寨自然生態旅游資源也十分豐富,是進行民族文化與生態旅游的勝地。晚寨位于坡腳有一條清亮的小溪邊,小溪跌入寨腳的懸崖,摔成十丈高的瀑布奇觀;山路沿坡腳一直延伸到坡頂,路面為青石鋪就,一步一塊青石,一石砌一級石階,至山頂共有千級石階,從對面山頭望去,石級路美麗無比。
施洞又名施洞口,位于清水江畔、臺江與施秉兩縣交界處。施洞古來便是苗家人煙鼎盛的福地,沿江蜿蜒密布著數不清的苗族吊腳木樓。當地人稱施洞為“展響”,意思是貿易集市,由此不難想象這里商業的發達。舊時清水江航運是湘黔水運的重要組成部分,施洞則是清水江上游重要的物資集散地,最繁榮的時候這里百舸爭流、過盡千帆。鎮上至今完好保留著建于清朝初年的大碼頭。
榕江縣位于貴州省東南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南部。地跨珠江與長江流域。東鄰黎平縣、從江縣,西與雷山縣、三都縣接壤,北界劍河縣,南接荔波縣。介于東經108°04′-108°44′、北緯25°26′-26°28′之間。南北長93千米,東西寬66.5千米。榕江舊稱古州,為江南八百州之一,歷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底蘊深厚,民族風情原始古樸,文物古跡保存完好,旅游資源豐富多彩,享有“風情濃郁、璞玉渾金、無跡不古、山水獨秀”的美稱。
榕江縣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東南部,都柳江中上游,全縣幅員面積3315.8平方公里,轄20個鄉鎮,總人口32萬,以侗、苗、水、瑤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84.4%,其中侗族人口11.5萬,苗族人口9.6萬。榕江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68.8%,居全省之冠,其中原始森林占三分之一,尤其是都柳江上游的月亮山、孔明山最多,茫茫原始森林延綿數百里,林中珍惜動植物、名貴藥材種類繁多。
文學名著《儒林外史》總共有50回,卻用了3回的篇幅描寫鎮遠。在第四十三回,吳敬梓寫道了"龍神嫁妹"之地--鐵溪。地處鎮遠古城東北角4公里處,流經21公里匯入舞陽河,有甘溪、馬路河、龍池、翁仲河、獨柱峰等景點,景致各有千秋。以翁仲河的溶洞奇、龍池水的寶藍和深不可測,以及郁蒼幽深的森林和峽谷令人神往。鐵溪的名山勝水早在五百年前就吸引了眾多南來北往的游人,許多名人雅士曾到此游覽逗留。
榕江是苗侗文化的發源地,榕江縣城里的這座苗王廟,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絕無僅有的供奉苗族始祖的廟宇,被稱為“苗族天下獨一廟”。在貴州省內外、在東南亞,甚至遠至歐洲都有一定的影響,法國巴黎博物館還有古州苗王廟的資料記載。然而,名號如此響當當的苗王廟,看上去規模遠不及中原一座普通寺廟。
排卡苗寨是蘆笙制作之鄉,排卡的蘆笙做工精湛,音色素雅,音質圓潤,遠近聞名。80戶人家中有12戶是蘆笙制作的“專業戶”。在這里可以看到蘆笙的整個制作過程。如何前往:排卡距離雷山縣城大約3公里,在雷山往榕江的公路邊上。縣城內有許多往大塘的小面包車,都路過排卡,車費1元。
南花苗寨是貴州著名的苗族風情旅游景點、貴州省鄉村旅游示范點之一,也是全國農業旅游示范帶巴拉河景區的亮點。苗寨坐落在巴拉河上游,這里民風純樸,風景優美,民俗獨特,是巴拉河長裙苗農耕文化典型的天然博物館,距凱里市中心13公里,爐榕公路從寨腳繞河而過。
(亻革)家是一個獨特的少數民族,他們散居在凱里西北魚洞、龍場各鄉,僅1萬多人口,不列入55個少數民族之內,是全國沒有辨別的民族之一。(亻革)家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習俗和語言、服飾,其裝束有如古代的將軍,全身上下披掛起來威風凜凜。
龍圖侗寨位于貴州省從江縣東北部,因其北面有座高聳的山峰,其山勢形壯象傳說中龍的頭部,龍頭因此而得名。新中國成立后,改名為龍圖。龍圖因此而得名。龍圖侗寨位于貴州省從江縣東北部,距離縣城從江40公里。那里群山環繞,縱橫交錯,高低起伏,形如一條沸騰的蒼龍,原名“龍頭”,因其北面有座高聳的山峰,其山勢形壯象傳說中龍的頭部,龍頭因此而得名。新中國成立后,改名為龍圖。龍圖因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