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一,四房播色,日韩一区,国产二区,欧美三区,熟睡被义子侵犯在线观看

歡迎訪問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歡迎,請登錄 傳真:0635-8336665 24H電話:0635-8681234

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面積241776公頃(由勐臘、尚勇、勐侖、 勐養、曼搞五大片組成),1958年省人委批準建立,1981年省政府重新區劃調整,1986 年晉升為國家級,1993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主要保護對象為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和珍稀動植物。本區屬熱帶濕潤氣候,全區低山連綿、河流縱橫、四季常青,是中國除海南省外熱帶原始林保存最好的地區,以“動植物王國”聞名中外。

線路分類: [自然保護區]

景點地點: 國內 云南省 西雙版納州

本站推薦:

景點詳細介紹

 

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簡介

    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面積241776公頃(由勐臘、尚勇、勐侖、 勐養、曼搞五大片組成),1958年省人委批準建立,1981年省政府重新區劃調整,1986 年晉升為國家級,1993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主要保護對象為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和珍稀動植物。本區屬熱帶濕潤氣候,全區低山連綿、河流縱橫、四季常青,是中國除海南省外熱帶原始林保存最好的地區,以“動植物王國”聞名中外。已鑒定的高等植物約3890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望天樹、版納青梅、蘇鐵、藤棗、黑黃檀、滇南風吹楠、千果欖仁、四數木、合果木、大葉木蘭、紅椿、粗枝崖摩、桫欏等53種;陸生脊椎動物有620種, 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綠孔雀、黑長臂猿、亞洲象等24種。本區的特有植物有細蕊木蓮等30種,特有動物有雙帶魚螈等7種。西雙版納還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有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各少數民族。有傣族造型優美的佛教建筑群,江邊湖畔小巧別致的竹樓,美味可口的菠蘿飯和竹筒飯。西雙版納不僅是物種的天然基因庫, 而且其神奇的熱帶風光和少數民族風情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游客,為中國著名的風景游覽區之一。

常見的鳥類

黃臀鵯

  黃臀鵯(bei,第一聲)鵯是一類在亞熱帶熱帶地區很常見的鳥,云南有很多種鵯,黃臀鵯在云南東部和北部分布最廣數量最多。云南一般把鵯俗稱為“黑頭咕”或者“黑頭倌兒”。“黑頭”說的就是很多種鵯外貌上的共同特點――頭頂是黑色的;而無論是“咕”還是“倌兒”,模擬的都是這種鳥的叫聲。黃臀鵯一般生活在海拔1000米到3000米的各類有林地帶,喜歡較為開闊的環境。它們結群生活,群體從幾只到上百只規模不等。群鳥在活動時往往相互呼應,發出渾厚圓潤的鳴叫聲,非常熱鬧動人。它們的主要食物是各種漿果和昆蟲,尤其喜歡各類闊葉植物的果實,在森林中扮演著播種者的角色。它們喜好在森林邊緣或者小塊的林地周圍活動,又十分大膽活潑,因此對人工園林和鄉鎮庭園的植被有很強的適應性,是城市中最常見的鳥之一。黃臀鵯主要在樹冠上活動,很少下到地面。很多種鵯在臀部都有鮮艷的黃色或者紅色羽毛,黃臀鵯就是因黃臀而得名的。黃臀鵯個頭不大,只比麻雀稍大些,但由于它們喧鬧的個性,在野外很容易找到。

樹麻雀

  [樹]麻雀云南人更習慣把麻雀叫做“瓦雀”,呵呵。我們習以為常的麻雀為什么還要叫做樹麻雀?因為除了我們天天見到的這種麻雀,中國還有很多種其他麻雀,像山麻雀、家麻雀、黑胸麻雀等等。在所有這些麻雀中,樹麻雀是中國最常見的城市麻雀。而樹麻雀這個名字則是從英語名字翻譯過來的,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因為在西方國家的城鎮中這種麻雀不如家麻雀常見,而它們更多地出現在田園樹叢中,所以被命名為樹麻雀。樹麻雀是中國的所有麻雀中唯一一種雌雄同色的。耳朵位置上的黑色羽斑是它們區別于其他麻雀的特征。在昆明郊外的田野中還有另一種麻雀――山麻雀,山麻雀就沒有黑耳羽,雌雄顏色相差也很大。不過剛剛出窩的小麻雀是沒有黑耳斑的,要到嘴角的黃色退去時才會具備這一特征。樹麻雀不會在樹枝上搭建窩巢,它們只能把巢筑在樹洞、墻洞、瓦檐或者建筑物上的其他凹陷、洞窟中。它們以草籽、昆蟲、漿果以及人類拋棄的食物殘渣為食。育雛期間它們幾乎完全以昆蟲為食,剛出巢的小鳥也大量捕食蚜蟲等昆蟲。雖然偶爾會有成群的麻雀光顧糧田,但它們終歸是一種于人類有益無害的小生靈。現代建筑物的特點使得它們喪失了很多在城市中筑巢的條件,而劇毒農藥的使用也在很多鄉村地區威脅到了它們的生存,事實上在最近二十年間樹麻雀已經在很多地方――比如四川大部――徹底消失了。

顛顛雀

  白??(ji ling,念做“吉靈”)??和麻雀親緣關系很近,但是長相非常不同。所有種類的??顏色都很干凈明快,有的還有幾分艷麗。白??是中國最常見的??,在中國有六個亞種的白??,云南能見到六種里面的四種,圖上的這只屬于云南最常見的一個亞種,白??的西南亞種。這種白??終年在云南棲息繁衍,另外三個亞種的白??只在秋冬季節出現在云南,不在云南繁殖后代,相貌與圖上這只略有差異,但顏色大體脫不了白??黑白為主的基調。白??在云南大多數地方俗稱“顛顛雀”、“點水雀”或者“叮叮佩”。前兩個名字來源于這種鳥的行為習性。它們經常一邊叫一邊做高低起伏的波浪狀飛行,不飛的時候尾巴也老是在上下晃動,所以有個“顛顛”的名號;“點水”則是說這種鳥經常在水濱走動覓食昆蟲或是貼水飛行。后一個名字包括“??”這兩個字本身就是對它們鳴叫聲音的描述了。昆明是個水城,很容易看見白??的身影。如果不經意間看見一只黑白色的修長小鳥高高低低地邊飛邊叫掠過頭頂,那就多半就是碰見它了。滇池畔的農田灘地和昆明城區的公園綠地草坪為很多白??提供了覓食棲居的場所。這些小鳥在秋冬季節會聚集到城區中的某些大銀槐樹上過夜,天黑時分叫成一片,也算一項景觀。有些北方觀鳥者到昆明后見此景不禁感嘆:“在昆明白??遠比麻雀多啊!”

戴勝

  戴勝是一種很常見也很漂亮的鳥,而且十分樂于和人類親近。可是這么一種鳥卻有諸如“臭咕咕”“屎咕咕”之類的俗稱,很令不了解它們的人疑惑,其實這跟它們的習性是密切相關的。戴勝個頭比鴿子稍小。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它們一般都在地面覓食,用細長的喙伸入土壤或者堆積物中探尋各種可以果腹的無脊椎動物,包括蚯蚓、蝸牛、蠐螬、土蠶、蟋蟀和螞蟻幼蟲之類。由于鼻孔離喙端甚遠且似乎天生對各種臭味有抵御能力,它們尤其喜歡在堆肥的地方大塊朵頤各種蛆蟲,然后又常發出“咕咕咕咕”的低沉吟叫,所以才得了臭咕咕這個諢名。戴勝在樹洞、石縫或者墻洞乃至磚瓦堆一類的地方筑巢,巢材堆積十分隨便。另外,許多鳥都會盡量把雛鳥的排泄物從窩里清走,戴勝卻任由窩里的排泄物堆積如山,有時候甚至連窩外都堆滿它們遺棄的各種昆蟲甲殼和殘骸,十分狼藉。這樣的習性是否有助于戴勝從小培養超強的抗菌能力不得而知。由于自身的適應能力和對人類農耕文明的適應性,戴勝在近代算是一種比較成功的鳥。歐洲、亞洲和非洲都有他們的身影。不過有學者認為非洲南部的戴勝是單獨一種;除此以外,對其他地區的戴勝而言,它們同屬一個宗族是勿庸置疑的。它們除了生活在開闊的林地和灌叢而外,也能生活在農莊周圍和牧場上,甚至還能在面積較大的城市綠地里安居樂業。在昆明,能滋生大量土蠶的人工草坪成為了戴勝最喜愛的覓食場所。

棕背伯

  棕背伯勞伯勞是一類很兇猛的小鳥。很多種伯勞都有黑色的眼罩,很有點強盜的味道。棕背伯勞是中國南方個頭最大的伯勞,也是在人類居住地附近最容易見到的伯勞品種。云南的棕背伯勞有兩種,一種就像照片上的這只,另外一種整個頭頂都是黑色的。它們喜歡在庭園,農田附近和水濱的高草地上活動,最喜從突出的高處撲食地面的蚱蜢,有時候也會發狠捕食青蛙、蜥蜴、小鳥甚至老鼠這么大的動物。一旦抓獲大的獵物,它們就將其叉到突出的尖樹杈或者仙人掌刺上掛起來然后慢慢撕食。伯勞的叫聲很嘹亮刺耳,偶爾也會模仿其他鳥發出婉轉的鳴叫。它們會大膽地攻擊小型猛禽或者烏鴉一類的大型鳥,總之是個狠角色。

暗綠繡眼鳥

  暗綠繡眼鳥在云南,很多像暗綠繡眼鳥這樣圓溜溜綠茵茵,個頭沒有麻雀大的小鳥都被叫做“綠豆雀”。在所有這些“綠豆雀”里面,暗綠繡眼鳥的特征是最明顯的――白色的眼圈。暗綠繡眼鳥在中國分布廣泛,生活在北方的個體冬天南下,而云南的種群則終年居留。它們雖然看似嬌小,但飛行能力很強。暗綠繡眼鳥食性比較雜,在春夏季節,它們往往群聚在開花的樹木上吸食花蜜;在秋天,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它們又會到綴滿漿果的樹木上大吃一番。而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里,它們都會以小群體為單位在樹木綠葉間積極仔細地搜索昆蟲、蟲卵和蜘蛛一類的小動物為食。暗綠繡眼鳥生性隨和,鳴聲多為輕柔的吱聲,在繁殖季節偶有囀鳴。它們很樂于跟其他鳥在一起活動。在昆明地區,經常與暗綠繡眼結伴出現的鳥就有黃臀鵯、大山雀、綠背山雀、紅頭長尾山雀、栗臀shi、藍翅希鹛等很多種。如果觀鳥者熟悉了暗綠繡眼和黃臀鵯的鳴叫聲,其實就能很方便地找到那些喜歡跟它們一起活動的其他鳥類。

黑喉石

  黑喉石?(ji,機),8、 灰林?

  ?是一類生活在開闊生境的小型鳥,大多顏色簡單,鳴聲單調。黑喉石?和灰林?是云南大部最常見的?,在云南南部還有其他種類的?生活。黑喉石?往往生活在樹木很少的環境中,例如菜地、水濱草地、干旱荒蕪的高地之類的地方。它們是很多貧瘠環境中最常見的鳥,生命力相當頑強,即使在只有巖石和些許荒草的地方,它們也能很好地生存下來。這種鳥的雌雄顏色相差甚遠,但幼年的雄性和換羽中的雄性與雌性相貌差別就不很明顯。它們成對或者以家族群為單位生活,很少集群。成年個體經常長時間站立在領域中的突出枝干上,偶爾迅速將尾羽展成扇形又收攏,同時撲打翅膀并發出粗噪的“喳”“喳”“喳”聲,向周邊的同類宣示自己對一片領域的占有。

  灰林?習性與黑喉石?有類似之處,但它們更喜歡有灌木或者稀疏樹木,且相對潮濕的環境。它們不像后者這么喜歡暴露自己的行跡,尾羽也不開合,代之以輕微的晃動。在冬季,偶爾能看見小群雄性灰林?集群活動。灰林?雖然不像黑喉石?那樣堅忍不拔,但是它們更能適應炎熱的氣候,能生活在海拔很低的地方。

鵲鴝

  很多人都知道英國有個羅賓漢,好多外國人名字叫做“羅賓”。羅賓到底是什么呢?其實“Robin”就是一種鳥的名字了,事實上robin是一個很大的家族,這個家族的成員大多有小巧的體形,醒目的羽色和動聽的歌喉,這個家族的中文學名就叫做“鴝”了。鵲鴝是昆明乃至云南各地最普遍的鴝。它們黑白對比強烈的羽色十分好認,雌鳥的深色部分不像圖片中雄鳥的這么油黑,而是一種沒有光澤的深灰色。在中國南方,喜鵲較為少見,很多人會把這種鳥誤認為喜鵲,事實上它們倆不僅體格相差懸殊,而且根本就不是一個家族的,習性也毫無相似之處。以前的小學課本里面有一課講的是喜鵲如何筑巢,而貌似小號喜鵲的鵲鴝卻沒有喜鵲那樣的技藝。它們的巢都在墻洞或者樹洞里面,草草絮上點亂草就是了,非常簡單,可是足夠隱蔽。鵲鴝一般在較低的樹木上活動,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喜歡在地面覓食,尤其喜歡在堆肥處覓食蚯蚓和蠅蟲,因此它們是庭園和苗圃中的常客,在有些地方也就得了個“糞雀”的不雅稱號,雖然如此,它們的歌喉確實是一流的。尤其在三四月求偶時,雄鳥會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地立在高高的樹枝或者屋頂上發出極其悠揚嘹亮的鳴叫,旋律極具變化,雨后鳴叫尤歡。鵲鴝一般成對生活,每個繁殖對都會占領一定區域,不允許其他同類在其中停留。有時會遇見一只雄鳥與兩只雌鳥同時出入一巢的情況。它們在自己的領地中時會表現得極其勇敢,有時甚至會主動地驅趕靠近的小型猛禽。

紅頭長尾山雀

  紅頭長尾山雀是另一種在昆明周邊的林地中最常見的鳥,如果算絕對數量的話,它們可能比黃臀鵯還多。紅頭長尾山雀極其小巧,往往能在一片葉子正面背面來回騰挪,正立倒掛,活動自如異常。它們喜歡集群活動,十數到數百不等,常與暗綠繡眼等共同出現,并成為混合鳥群的主體成員。它們的鳴叫聲為一連串輕微的茲茲聲,與其他種類的長尾山雀以及同樣見于昆明的黃腹山雀大同小異。它們就靠這種聲音在濃密的枝葉間保持與同類的聯絡和通報各種信息。蟲卵和蚜蟲之類是紅頭長尾山雀最喜愛的食物,它們必須花大量時間不斷移動覓食才能滿足每日所需,所以要在林子里面跟上它們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大山雀、綠背山雀

  山雀是一大類分布在北半球森林中的小型鳴禽,大山雀是這些山雀中分布最廣,個頭也最大的。可是雖稱“大”,其實也就跟同類相比顯得大罷了,大山雀的個頭其實還沒有麻雀大。大山雀又叫做“白臉山雀”,這是顯而易見的了。但事實上很多種山雀的臉都是白的(包括綠背山雀,沼澤山雀,褐頭山雀,煤山雀,黃腹山雀等,以上山雀都見于云南境內各地)。大山雀區別于以上各種山雀的突出特征在于它們那從下顎一直延伸到臀部的寬黑帶和兩側灰白色羽毛形成的鮮明對比圖案。大山雀主食昆蟲,它們既能在枝葉間搜索獵物,也會撕開那些較薄的樹皮拽出藏匿其中的幼蟲和蟲卵。它們短粗的錐形喙使得它們做起這種工作來十分得心應手。在果實豐收的時節,它們也會啄食漿果和小型堅果。大山雀覓食的本領多種多樣,這也是它們能得以廣泛分布的主要原因,有意思的是英國的大山雀在大約二十年前學會掀開牛奶瓶上的紙蓋偷吃牛奶,這種伎倆竟然不久之后就在歐洲大陸的大山雀間流行開來。這說明這種鳥不僅適應力強,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而且學習能力也不弱,是挺聰明的家伙。大山雀的巢筑在樹洞或者墻縫里面,在近人居的地方它們一般難以跟麻雀競爭巢位,因而數量相對較少。成年鳥一般單獨或者成對活動,但在冬天常可見到成年帶當年的幼鳥組成家族小群活動。在云南從海拔100米的熱帶河谷到3000米4000米的高寒山地,都能找到這種鳥的身影。綠背山雀與大山雀非常相似,只是顏色更加濃艷,在野外可以靠黃色的腹部迅速將其辨認出來。它的習性食性也與大山雀幾乎無異,但綠背山雀對生活環境要挑剔一些,傾向于在海拔800到2000米之間的闊葉林或者混交林中生活。在很多地方這兩種是重疊分布的,至于它們怎么分享有限的資源,那就是有待我們在觀鳥中仔細發現的問題了。

黑頭金翅雀

  云南的傣族人民信奉南傳上部座小乘佛教,小乘佛教的歷法也有十二個屬相,其中有一個屬相就是金翅雀。

  金翅雀體型約與麻雀相當,但比麻雀顯得纖細一些。它們最顯著的特征就是飛羽上的明黃色,尤其在飛行的時候,非常漂亮。另外金翅雀的鳴聲也很有特色,類似金屬薄片撞擊摩擦的效果,群鳥齊鳴飛行的情景也是非常動人的。黑頭金翅雀的成年雄鳥頭部黝黑,在繁殖季節時更甚,但在非繁殖季節會沾染上一些黃綠色。幼鳥和雌鳥全身都有細細的縱紋,顏色稍微暗淡一些。看嘴型就能大致推知金翅雀的食性,它們主要以各種植物的種子為食。生活在壩區平原上的鳥主食草籽,生活在山林里的鳥主食柏樹和杉樹的果實,它們的力量還不足以打開松子或者更大些的堅果果核。金翅雀有很多種,中國大部地區常見的金翅雀是[普通]金翅雀,頭是灰色,背是栗色的。雖然在云南也有這種金翅雀,但在云南最常見的是則是黑頭金翅雀。與普通金翅雀相比,黑頭金翅更喜歡結成幾十上百的大群,大家有很大的機會見到這種鳥。

藍翅希鹛

  鹛是一大類跟鶯類親緣關系很近的鳥。這個家族的成員形態各異,既有大到鴿子大小的大噪鹛,也有小到比繡眼鳥還小的鷦鹛。既有像相思鳥等絢麗異常的,也有像白頰噪鹛這樣樸實無華的。藍翅希鹛屬于鹛類大家族中的希鹛分支,相對于那些繁茂的噪鹛、雀鹛支系,希鹛這一支顯得很單薄,在云南僅能看見三種――斑喉希鹛,火尾希鹛和藍翅希鹛。藍翅希鹛是這三種希鹛中唯一一種愿意與人為鄰的。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希鹛很能體現典型艷麗鹛類的特征,它們的軀干羽毛較為樸素,但是頭頂、飛羽和尾羽則是很明艷的色彩。藍翅希鹛與另外兩種希鹛相比顯得遜色一些,但仍可算是一種很漂亮的小鳥。跟前面介紹過的黃臀鵯類似,這種鹛喜歡森林邊緣較為開闊的環境。這也是它們能和黃臀鵯一樣深入人類城鎮生活的原因。作為典型的希鹛,它們偏愛在樹冠中層活動,生性不像黃臀鵯那么張揚。白天,它們花很多時間不斷地在枝葉間搜索昆蟲和漿果;它們總是結成小群活動,但是規模幾乎總不超過十只,可能群體中的成員大都是有血緣關系的個體。在移動過程中它們用一連串的哨聲和喳喳聲與同伴保持聯絡,如果聽過畫眉的喳喳聲,就很容易在野外辨認出藍翅希鹛的喳喳聲來,因為這種口音其實在鹛類里面是共同的。在云南,在海拔2500米以下的地帶,無論是在城市公園綠地還是天然林的邊緣或者樹木稀疏地段,都有機會見到藍翅希鹛。它們也是混合鳥群中的常見成員之一。

白頰噪鹛

  中國西南是世界上噪鹛分布的中心,但是噪鹛類大多都在遠離都市的地方生存,不易見到,惟有少數種類的噪鹛具有超強的適應能力,能夠讓城市中的朋友也一睹真容,白頰噪鹛就是這少數幾種噪鹛中的一種。白頰噪鹛在云南又俗稱土畫眉,長相和畫眉的確有幾分相似,全身色調也確實比畫眉更偏土紅色,體羽缺乏光澤,眉和頰部污白色的部分線條比較粗獷。白頰噪鹛體型比黃臀鵯大比斑鳩小,在雀形目鳥里面算是大個子了。它們經常在地面和草叢中跳躍覓食,翻找枯枝落葉中的種子、漿果或者昆蟲果腹,很少到幽閉的成熟林地活動。在野外,它們最喜歡的生境是有水源的高草溪谷或者平緩臺地,生境中有少量樹木灌叢提供隱蔽即可,因此,它們能很好地適應田園環境和城市綠地。白頰噪鹛和其他噪鹛一樣,社群性較強,多成對或者以家族群為基本單位活動。在夜宿地附近,群體成員會在清晨和黃昏發出粗獷的哨聲和喳喳聲;在移動時,群體成員彼此間則會以另一種較輕柔的短促叫聲保持聯絡。盡管善鳴,它們卻缺乏畫眉、黑喉噪鹛之類的近親的那種甜美歌喉,不過這可能也是它們的幸運所在。在昆明和廣大的滇中滇南有人居住的地方,除極低海拔區外,白頰噪鹛是村鎮城市周圍的平坦開闊綠地或者近山的墾殖區內最常見的大型噪鹛。

褐脅雀鹛

  中國西南也是世界上雀鹛類最豐富的地方之一,云南則擁有中國的幾乎所有種類的雀鹛。雀鹛代表了鹛類演化的另一個方向――保持小型化。雀鹛的體型大多比麻雀小,體色多樣,頭部有顯著的斑紋標志種類。雀鹛都依賴較為繁茂且有豐富林下植被或者附生植被的森林生活,在云南各個海拔各種林相的環境中,生活著不同的雀鹛類群,褐脅雀鹛、棕頭雀鹛和褐頭雀鹛,則屬于適應昆明周邊原生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以及山地針闊混交林的類群。這三種雀鹛在昆明又有不同的分布偏好。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褐頭雀鹛喜好在海拔稍高的針闊混交林中活動,下地較少,在樹冠和灌木層覓食;棕頭雀鹛則在海拔稍低的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或者竹木林地活動;褐脅雀鹛在昆明周邊適應范圍較廣,且最常到地面覓食,所以更容易為觀鳥者見到。褐脅雀鹛和其他鹛類一樣,也常成家系小群活動,聯絡叫聲較噪鹛、歌鹛等的簡單輕柔些。在昆明以南保持良好的林地中,褐脅雀鹛也相當常見,這些小鳥雨季期間在森林下部的灌木層和地面之間覓食繁衍,旱季則加入在樹冠層覓食的由多種雀鹛、鳳鹛、柳鶯、山雀乃至啄木鳥、shi、鵯以及太陽鳥等組成的鳥浪,在附生植物從和常綠樹冠中尋找無脊椎動物或者果實果腹。這種策略相當于一種小尺度的垂直遷徙,使得這些小鳥得以在低山森林被廣泛破壞的情況下依然保持不受影響而繼續興旺下去。

  ⒘黑頭奇鹛呵呵,又是鹛。奇鹛是鹛類里面最喜歡在高處生活的成員。除栗背奇鹛等少數種類外,他們幾乎終年待在高高的樹冠上,覓食小型無脊椎動物,果實和花蜜――黑頭奇鹛連某些桉樹的花蜜都會吃。黑頭奇鹛是奇鹛中最適應在滇中和滇中以北的原生闊葉森林和針闊混交林中生活的,也是奇鹛中分布緯度較高的成員。它們一般單獨生活,有時結小家族群。通常較少發出鳴聲,不過一旦鳴叫起來的話聽來還是十分含蓄甜美的。單獨活動且性情溫順的奇鹛,在面臨集群活動且同樣偏好在樹冠覓食的進攻性競爭者――例如灰喜鵲這樣的物種――時,可能存在較高的生存風險。所幸現在昆明的東郊和西郊林地成片且面積較大,不是灰喜鵲喜愛的林相,尚未見有黑頭奇鹛種群因灰喜鵲侵入而式微的情況,不過這種危險是存在的。

棕頸鉤嘴鹛

  鹛類的特化方向有很多,或者生境利用特化,或者進食策略特化,其實歸根結底都是促使它們能更高效地利用某些資源來促進自身繁衍的。鉤嘴鹛的特化方向就屬于進食策略的特化。棕頸鉤嘴鹛的嘴型其實還不算太突出,在昆明也不算少見的斑胸鉤嘴鹛更具備“鉤嘴”的特征。這種修長下彎的嘴型使得它們能更有效地翻找在松軟土層中隱匿的無脊椎動物,或者更有效地插入花冠覓食花蜜。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其他好幾種鉤嘴鹛生活在滇南的濕潤闊葉森林中,但它們都很依賴熱帶或者亞熱帶地區的原始林相,只有斑胸和棕頸的分布范圍達到了中國西南以外的廣大區域內,成為中國最常見的鉤嘴鹛。雖然棕頸鉤嘴鹛的分布范圍廣,但其實它們也同樣需要闊葉森林,只是食物來源不像它的熱帶表親那樣如此局限罷了。

白領鳳鹛

  鳳鹛亦是鹛中較為特化的一群。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頭頂的羽簇在興奮時會立起來形成一個小鳳頭。在云南也有很多種鳳鹛,它們都喜愛在樹冠中層到灌木層上部活動,但是不同的鳳鹛特異性地適應不同海拔的森林。在所有鳳鹛中,白腹鳳鹛和黑額鳳鹛較為偏好低地闊葉森林;黃頸鳳鹛和棕肛鳳鹛則喜愛中山闊葉常綠森林,而棕肛鳳鹛又可以在海拔更高的針葉林或者針闊混交林中生活;白領鳳鹛是所有鳳鹛中最耐冷涼氣候的,它們多生活在針闊混交林乃至針葉林中。白領鳳鹛多結成小群活動,冬季有時會有幾個小群混合,形成幾十甚至上百的大群活動。白領鳳鹛中食物中漿果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體型大小近似的雀鹛類相比更偏于植物食性。鳳鹛也甚少囀鳴,但在活動中積極地用一連串嘟嚕啁啾相互聯絡,略似鴉雀。

  ⒛栗臀?(shi,音同 詩)

  shi是一類在舊大陸和新大陸北部都有廣泛分布的小鳥,跟鹛類一樣,它們的分化中心地帶也在動喜馬拉雅橫斷山一帶。中國有分布的shi類,除了黑頭shi,云南都有分布,而且有的shi類主要或者只分布于云南。栗臀shi就屬于主要分布于云南的那類情況。各種shi有相似的生存習性。它們大多在樹干上攀援活動,搜索樹皮縫隙中的蟲子和蟲卵為食,也有一些種類會啄食堅果。它們在樹洞中營巢,既利用天然樹洞或者其他動物的棄巢,也能自己在樹干上開鑿新巢。shi是不多的幾類會在樹干上垂直上下的鳥之一,比之啄木鳥,它們更勝一籌,因為它們還會頭朝下地垂直攀援。

歷史沿革

  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始建于1958年,1980年重新調整并擴大了范圍,1986年經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87年經云南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1993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1999年分別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云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列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和云南省科學普及教育基地,2006年被國家林業局列為全國林業示范保護區。

生物資源

  保護區屬熱帶濕潤氣候,全區低山連綿、河流縱橫、四季常青,是中國除海南省外熱帶原始林保存最好的地區,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以“動植物王國”聞名中外。已鑒定的高等植物約3890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望天樹、桫欏、野生稻、板狀根等53種;陸生脊椎動物有620種, 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綠孔雀、黑長臂猿、亞洲象等24種。本區的特有植物有細蕊木蓮等30種,特有動物有雙帶魚螈等7種。

管理狀況

管理機構

  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于1988年成立并掛牌辦公、為正縣級事業單位,行政上受州人民政府領導,業務上受云南省林業廳指導。管理局下設勐養、勐臘、尚勇、勐侖、曼稿5個管理所和科研所、生態旅游管理所共7個相對獨立的事業法人單位,7個森林公安派出所,總編制285人(含森林公安63人)。

主要工作

  (一) 加強立法,實現資源保護有法可依

  1992年7月,在我州(1991年)已頒布實施《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瀾滄江保護條例》的基礎上,《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經云南省七屆人大第25次常委會議批準實行,使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為全國率先實現“一區一法”的自然保護區之一。之后,1992年頒布實施了《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森林資源保護條例》、1996年頒布實施了《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野生動物保護條例》,1997年頒布實施了《關于在全州長期禁獵、收繳獵槍和制止毀林開墾的通告》,使西雙版納的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保護區管理工作條件

  在中央、省、州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重視和支持下。國家林業局于1988年、2001年、2008年先后分三批次投資3817.41萬元(其中,三期在建1152萬元),進行了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一、二期建設為改善管理設施、更新管理設備,實現保護區管護的規范化、科學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云南西雙版納亞洲象繁育基地建設情況。云南西雙版納亞洲象繁育基地建設項目,是國家林業六大工程中(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15個物種拯救工程在云南實施的重點建設項目之一。該項目總投資533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內林業基本建設投資320萬元,地方配套213萬元,項目建設地點在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勐養子保護區的三岔河。中國云南西雙版納亞洲象繁育基地的建立,為開展亞洲象人工繁育研究,不斷擴大飼養種群,為野化、野放和觀賞提供種源,不斷增加亞洲象種群數量,使其成為中國亞洲象最大和最集中的飼養繁殖中心夯實了基礎。項目從2007年1月18日開工, 2009年4月29日通過驗收。目前,該亞洲象繁育基地已入駐18頭亞洲象(其中救護的野生亞洲象有3頭),充分發揮了基地的作用。

  目前三期建設正在實施中。已完成設計、概算、評審和報批等工作。總投資80多萬元的勐臘、尚勇所工程完成公開招標,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并于2009年9月18日動工,2010年4月工程已完成并通過初驗;150萬元的勐養片區建設工程(江邊管理站、了望塔、黨片管理點、野生動物觀測點、關坪站及勐養管理所維修改造工程)已完成招標程序;勐滿站建設工程有關土地開發補償事宜已達成協議,正著手履行合同相關內容。部分設備購置(巡護摩托車)已經完成政府集中招標采購。其它工程正在辦理各種證照手續中,計劃年內全面啟動建設。目前已完成工程投資100萬元,占項目建設投資的10.8%。

  (三) 建立保護管理工作制度,保護區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⒈建立健全了保護管理工作責任制

  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了局、所、站三級管理機構,制定了相關管理制度,資源管護、所站管理、職工考核等量化考核、監督制度。實施定面積、定人員、定職責、定任務、一獎勵的“四定一獎”制度。把崗位職責細化到每一個干部職工和巡護員,形成了保護區資源管護責任有人擔、片片森林有人管的格局。

  ⒉加強巡護管理

  巡護管理是自然保護區資源保護最基本、最重要的日常性工作,也是保護區制定管理計劃、開展科研監測的基礎。通過長期實踐,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巡護管理模式,包括各有側重卻相輔相成的日常巡護、稽查巡護、監測巡護、武裝巡護。2000年,“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資源管理巡護制度”正式形成,共39個有關工作制度、規程、人員崗位職責、工作考核等管理規章制度。2009隨著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深入開展,對影響、制約或不適應科學發展的工作制度和管理辦法進行廢除或修改,完善、制定了《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制度》等19項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和管理辦法,并編輯整理成《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制度匯編》人手一冊,方便了職工學習和使用,使巡護與管理工作走上了規范化、科學化和效率化的軌道。

  (四) 加強職工隊伍建設,科研和管理能力明顯提高

  ⒈綜合素質明顯提升

  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十分注重提高人力資源綜合素質,一是通過公開招聘吸納人才;二是優選在職職工到相關高等院校進行學歷和能力培訓、參加各種技能培訓班、參加學術會議以會代訓、支持成人教育;三是通過主持和參加保護研究及保護工程項目、外出參觀考察,在實踐中鍛煉培養人才。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20年來,保護區職工隊伍的整體文化水平大幅提高,綜合素質明顯增強:初中及其以下人員從1988年占職工總人數的61%降至現在的24%,大專或大學文化水平人員從9%上升至62%,有碩士學歷的占1%,并有科技人員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到2009年底,具有高級、中級和初級職稱的人數分別為10人、28人和95人,占職工總人數的66.5%。

  ⒉科研能力明顯增強

  1988~2009年,由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技人員主持或參與出版的著作共10本,其中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為第一作者單位完成的著作有5本;1996~2009年,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技人員發表和參與發表的科技論文有60篇,獲得科技進步獎的共32項,其中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為主持單位獲得的28項。

  ⒊管理能力明顯增強

  一是遙感技術應用。1992年,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與西南林學院合作,應用遙感技術進行亞洲象生境評價,開辟了自然保護區應用遙感技術開展保護研究的先河。

  二是建設并應用保護區管理信息系統。在1995年合作項目的基礎上,依靠自身科技力量,加強了保護區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建成了以保護區為主、涉及全州的地理信息系統,目前已完成了尚勇、曼稿、勐臘、勐養等4個所的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并應用到日常保護管理工作中。2010年勐侖所的管理信息系統和保護區野生動植物管理信息系統正在建設中。

  (五) 重視科技合作,提升保護管理能力

  西雙版納是具有國際意義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和全球25個優先重點保護的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地區之一,也是中國生物多樣性優先重點保護的區域(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1993)和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1988年起,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先后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美國國際自然保護綜合研究會、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加拿大國際發展研究中心、全球環境基金(GEF)、德國—云南省熱帶林保護與恢復項目(GTZ)、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等國際組織和國內多家科研院、所合作,開展了保護熱帶雨林和生物多樣性等相關工作,使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管理理念得到了更新、管理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六) 開展社區共管,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隨著國際上“社會林業”新觀念的傳播,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于1989年引進“混農林業發展模式”合作項目,在區內4個少數民族村寨,進行混農林業示范,開展了“共管”活動的大膽嘗試。1996年起開始實施了自然保護區管理部門與區內和周邊社區的共管項目:包括建立共管組織,成立共管委員會,聘請協調員,采用科學的評估方法,分析和研究社區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制定共管章程,確立責、權、利為主要內容的責任書,與村民共同制定發展計劃,確定和實施具體項目。通過建立“社區共管”模式,推行參與性資源管理,緩解社區對資源保護的壓力,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社區經濟可持續發展。

  (七) 開展科普宣教,提高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

  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以保護區社區群眾及社會公眾為對象,廣泛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科普宣傳活動,并于2000年被評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和云南省科學普及教育基地。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主要宣傳措施:一是建設并運用西雙版納自然博物館、“中國亞洲象博物館”、珍稀植物展示園和生態旅游景區等,廣泛開展有特色、有實效的科普宣傳工作;二是每年定期開展野生動物保護月宣傳活動、愛鳥周活動、科技活動周等開展科普宣教活動,通過編寫教材、舉辦講座、冬令營、夏令營活動等開展全民環境教育活動;三是在社區建立綠色文化室、我和小樹一起長、書報刊贈閱、“認知卡”制作發放等開展社區環境教育活動;四是結合護林防火宣傳,通過印制發放粘貼畫、放影視、宣傳車宣講等形式開展社區環境教育活動。截止2009年底,科普活動累計接待參觀者500多萬人次;五是編印和發放《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中英文版畫冊、《自然保護區信息》,拍攝播放《西雙版納——亞洲象的故鄉》、《西雙版納野生動物肇事紀實》、《尋找印支虎》等專題片;六是通過新聞媒體發表相關自然保護區的文章2000余篇,開展形式多樣的自然保護宣傳。

保護管理成效

  (一)保護區面積和森林覆蓋率增加

  隨著近幾年來生態立州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不斷深入,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天然林地面積不斷增加,保護區面積由1958年的80萬畝增加到了現在的363.75萬畝。1998年,有林地覆蓋率為93.3%,灌木林覆蓋率為2.4%,分別比1983年綜合考察時增加5.5%和1.3%;而草坡占總面積的2.4%,比1983年減少了8.3%。據最新遙感資料顯示,2005年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森林覆蓋率已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 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增加

  1993年,世界自然基金會聘請的亞洲象專家Santiapillai與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人員,共同開展的“云南省野象的分布歷史與現狀的調查”研究表明:西雙版納野生亞洲象的數量已從80年代的179頭發展到200多頭,占中國野生亞洲象種群的90%。至目前,野生亞洲象的種群數量增加到約250余頭,活動范圍也在不斷擴展,尚勇片區的野生亞洲象已進入勐臘片區。其它野生動物的數量已在恢復、增加。

  (三) 珍稀植物得到了有效保護

  由于沒有受到第四紀冰川的影響,又是幾個植物區系的交匯點,西雙版納成為許多起源古老、形態原始的孑遺物種的避難所,部分古熱帶植物在地質變化演變過程中,逐步適應了這里的生境而得到了保存、繁衍和發展,成為植物活化石。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蘇鐵、桫蘿、雞毛松、天料木、樹蕨、木蓮、竹柏等古熱帶植物活化石不僅生長良好,而且已成為植物群落的主要成份。

存在問題

  在自然保護工作中,存在著許多困難和阻力。這主要表現為:一是保護與開發的矛盾依然存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力度的加大,雖然建設單位采取了綠色生態保護建設計劃,已盡量減少了對自然資源造成的破壞,但部分資源還是難以幸免。其次,隨著市場橡膠價格的提升,加之老百姓對生態保護的相關政策法規不是很了解,為了生存,將集體林或輪歇地內的自然資源砍伐后,種植成了橡膠或短期經濟作物。二是邊民入境偷獵和盜伐情況時有發生。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雖然保護區管理部門以高壓態勢采取了有力的防范措施,但由于保護區緊臨國境線,區內社情復雜,難以徹底防范境內外不法分子,潛入保護區進行偷獵和盜伐等破壞資源的違法活動時有發生。三是人象沖突依然存在。隨著西雙版納州生態保護力度的加大,野生動物種群與數量在明顯增加,也導致了野生動物(特別是亞洲象)到社區采食農作物、破壞群眾生產生活設施的情況發生。雖然國家、省級財政都下拔了相關補償資金,州縣級財政也都配套了相關補償資金,而且補償資金在逐年增加,但群眾領到手的補償資金與市場價格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不同程度挫傷了老百姓保護亞洲象和其它保護動物的積極性。四是野外工作經費不足。資源保護工作性質決定了保護區工作人員大量工作日在野外,由于保護區交通工具的老化、野外保護工具和人身安全設施的不足,增加了自然保護工作人員的危險性,這對保護區管理部門全方位的開展自然資源保護、自然科學的研究工作、提升自然保護科學管理水平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五是基層職工參公問題未得到解決。我局已多次向上級反映,但一直未能得到解決,職工思想已產生波動,勢必影響保護事業和社會穩定。

交通信息

  交車

  景洪城里共有三路公交車,城內所有景點都可乘公交車到達。

  公交線路:

  公交1路 自景德路民航路口(民航售票處對面,在此可轉乘3號線)至嘎灑,票價2元,沿途經過民族風情園新、舊大門,機場門外。

  公交2路 自景洪港至嘎棟,票價2元,沿途經過客運站(在此可轉乘3號線),熱帶花卉園,藥用植物園。

  公交3路(環線) 自景洪北路嘎蘭北路交叉口至曼聽公園,票價1元,沿途經過景洪客運站,版納客運站,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集貿市場,金鳳賓館,天順超市,曼聽公園。

  出租車

  景洪城內出租車起步價為5元,出城起步價為7元。

  自行車

  景洪市內不大,租自行車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一些賓館里可以租借,但需要交納押金。

  人力車

  路途較短或觀賞市容,可乘當地的人力車,費用2元左右。

  

山東·江北水城 運河故都·聊城 www.75tt.cn

聊城旅游 聊城旅行社 聊之旅 聊之旅旅行社 江北水城 江北水城旅游 江北水城旅行社 聊城景點 聊城特產 聊城導游 聊城機票 聊城酒店 聊城租車 聊城會議 聊城特價機票 聊城特惠酒店 聊城高級導游 全國優秀導游員 聊城旅游網 江北水城旅游網 聊城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實踐基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修县| 嵩明县| 河东区| 盐亭县| 长武县| 甘肃省| 和田县| 邹城市| 哈密市| 海伦市| 开鲁县| 昌江| 攀枝花市| 灵川县| 舞阳县| 固镇县| 固阳县| 西和县| 天等县| 马鞍山市| 高平市| 临洮县| 连山| 承德县| 麻阳| 靖州| 搜索| 宜宾县| 永新县| 怀来县| 东兰县| 溧水县| 元江| 安龙县| 南雄市| 扎兰屯市| 扶沟县| 汉中市| 兴义市| 宝山区| 集贤县|